籃球世界版圖變動:NBA進軍歐洲有機會成功嗎?
當NBA休賽季,各隊忙於調整陣容之際,NBA總裁亞當·席佛(Adam Silver)正悄悄推動一項重磅計畫,NBA正積極推動建立全新的歐洲職業聯盟,並與歐洲籃球豪門皇家馬德里(Real Madrid)進行高層會談,這不僅將改變歐洲籃球的生態,更可能對NBA的全球化戰略產生深遠影響,對於長年追蹤NBA動態的球迷來說,這一消息既令人振奮,也讓人充滿疑問,究竟這項計畫能否成功?它會如何重塑籃球世界的格局?
最國際化的職業聯盟
相比北美四大職業運動,NBA一直是其中最具國際化色彩的職業聯盟,自1992年美國夢幻隊(Dream Team)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大放異彩,掀起全球籃球熱潮後,籃球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度持續飆升,隨著Silver於2014年接任NBA總裁後,聯盟的國際化步伐更進一步加速,Silver積極通過舉辦國際賽事、海外熱身賽以及擴展全球轉播權,不斷擴大市場版圖,近十年來,NBA海外的收視率增長超過70%,其中中國、歐洲、澳洲甚至是非洲NBA的觸角皆已觸達。
而在球員組成方面,目前有超過40%的NBA球員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,且過去五年獲得年度最有價值球員(MVP)稱號的都是非美籍球員,包括尼古拉·約基奇(Nikola Jokić)(塞爾維亞)、揚尼斯·安特托昆博(Giannis Antetokounmpo)(希臘)等國際巨星,充分展現了NBA的國際化成果。
本次規劃設立的歐洲職業聯盟,初期預計納入八到十支球隊,採取半開放式聯盟架構,允許部分歐洲籃球聯賽(Euro League)的強隊季節性參與,加盟球隊須支付高達5億至10億美元的授權金,這反映出近年全球體育產業價值的快速膨脹與爆炸性成長。
此外,NBA將全權掌控該歐洲聯盟的商業運作、轉播權與品牌管理,確保比賽品質與品牌形象與北美本部保持高度一致,這不僅展現了NBA對產出品質的嚴格要求,也表明其對歐洲聯盟核心權力的主導慾望,並不僅止於合作而已。
皇家馬德里的參與尤具象徵意義,作為歐洲籃壇的霸主,皇馬籃球俱樂部擁有34次西班牙甲級聯賽冠軍及11次Euro League冠軍,若皇馬決定加盟NBA歐洲聯盟,勢必引發巴塞隆納、費內巴切、奧林匹亞科斯乃至ASVEL等豪門相繼跟進,屆時,傳統的歐洲籃球聯賽體系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與重整。

Real Madrid Basket 官方fb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ealmadridbaloncesto/photos?locale=zh_TW)
從經濟層面來看,根據德勤體育報告(Deloitte Sports Review),歐洲籃球市場的年產值約為40億歐元,而NBA單一賽季的收入則超過120億美元,若NBA歐洲聯盟能成功融合雙方優勢,年度收益預計有望突破200億美元,對巴黎、杜拜、慕尼黑等城市而言,雖然加盟費用高昂,卻是投資未來城市品牌形象與擴大全球曝光度的絕佳機會。
跨領域的複雜性與風險考量
然而,儘管NBA在全球擴張中取得了顯著成效,真正將聯盟版圖跨足至其他大洲,建立具備完整體系的海外職業聯盟,依然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歐洲籃球文化具有高度排他性,部分傳統球團對NBA帶來的「殖民化」疑慮頗深,國際籃球聯合會(FIBA)也可能視此舉為對其國際主權的挑戰,在運作上是否會有掣肘仍未可知,此外,除皇家馬德里與巴塞隆納等少數豪門外,多數歐洲球隊缺乏支撐高成本運作的財務能力,跨國轉播、時區差異與各國複雜法規,都為聯盟的運作增添不少不確定性。
我們可以從美國大學籃球和女子籃球一窺跨領域的難度,即便NBA是全球籃球市場的龍頭,其在這兩個項目的深耕卻並不能算非常成功,美國大學籃球由NCAA掌控,NBA早期扶植G聯盟(G-League)希望可以做為球員捨棄大學生涯成為職業球員的跳板,是培育年輕球員的重要平台,但終究在與NCAA利益分配和規範上存在諸多分歧,致使NBA對大學體系的球員影響力仍然有限,難以直接掌控球員成長路徑。
而在女子籃球方面,儘管這是一片藍海市場,並無競爭對手,使的NBA可以全面掌控WNBA,但該聯盟始終無法達到男籃同等的收視率和商業價值,近年還面臨財務壓力與市場關注度不足的困境,若不是出了一名凱特琳·克拉克(Caitlin Clark),老闆們還願意再撐幾年恐怕都是個未知數,這些現實皆反映出,縱使NBA雄踞全球籃球產業頂端,拓展新領域仍面臨複雜阻礙。
此外,這項計畫也不利於全球球員市場格局,NBA本身依賴全世界最頂尖的球員來維持聯盟的競技水準和觀賞價值,若為了扶持歐洲聯盟,將其薪資和曝光度提升至接近NBA本部的水平,則可能導致美國或其他地區的優秀球員選擇留在歐洲發展,這與NBA維持頂尖競技水平的目標顯然存在一定矛盾,而若是將歐洲聯盟主要定位為新秀培養平台,那除非能培育出具備超級明星潛力的球員,例如當年的維克托·文班亞馬(Victor Wembanyama),否則很難吸引大量觀眾關注和支持,長期而言恐將面臨規模萎縮和財務入不敷出的困境。
全球籃球未來的期待與不確定性
總結而言,NBA推動建立歐洲職業聯盟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全球化戰略,擁有改寫歐洲籃球生態與全球籃球格局的潛力,憑藉其豐厚的資源、品牌影響力及頂級球隊的參與,這項計畫或許能為籃球產業開啟全新篇章,然而,從文化融合、財務壓力、法規複雜性到球員市場的雙重矛盾,NBA面臨的挑戰不可小覷,過往在大學籃球與女子籃球領域的掙扎,不斷提醒我們,無論多強大的品牌與資本,跨領域的深耕與長期經營均需謹慎布局與耐心經營。
歐洲職業聯盟若要成功,不僅需解決多方利益糾葛,更必須找到符合歐洲籃球獨特文化的運作模式,平衡競技水準與商業價值,才能真正贏得球迷和市場的認同,未來的世界籃球版圖,或將因這場賭注而改變,但成功與否仍待時間驗證。
作者:Frank Yang
2025/08/07投稿於Sports Vision運動視界,NBA
湖人又撿到寶?深度解析落選秀Eric Dixon加盟洛杉磯的可能價值
「我想去打棒球了」,Michael Jordan當年為何離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