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NBA 2K26》封面竟選甜瓜!一場關於Carmelo Anthony的集體回憶
《NBA 2K26》封面竟選甜瓜!一場關於Carmelo Anthony的集體回憶
最新一期《NBA 2K26》的封面人物出現了一位出乎意料的臉龐——「甜瓜」Carmelo Anthony,一位已經退役三年多的傳奇前鋒,這樣的選擇,瞬間勾起不少球迷的無限回憶,不知不覺中,Melo已經離開NBA的舞台快四年了,但在某些時候,當我們看到場上一些後仰跳投、低位單打、腳步華麗的得分手出現時,心中總會默默浮現一個念頭:如果是那位「進攻萬花筒」,他會怎麼處理這個回合?
對某個世代的球迷來說,Carmelo Anthony不只是NBA球員,他是那段從少年到青年的記憶,是街頭球場上模仿最多的背號,是YouTube搜尋紀錄裡永不刪除的highlight。
為何一位沒有總冠軍戒、數據上也略遜於同期巨星的球員,能獲得如此高度的情感認同?就讓我們重回那個充滿中距離、單打與金色編髮的時代,一起回顧這位進攻萬花筒Carmelo Anthony的傳奇旅程。
蜜糖開局:雪城大學到丹佛金塊
Carmelo Anthony的傳奇起點可以追溯到2003年NCAA錦標賽,他以一位新鮮人的身分,帶領雪城大學(Syracuse University)奪下隊史唯一一座冠軍,總決賽對傳統名校堪薩斯大學(Kansas University)的表現至今仍被讚為「一人翻轉賽局」,這場比賽,不僅讓「Melo」這個名字聲名大噪,也讓NBA球探團隊爭先恐後。
2003年選秀堪稱黃金世代:勒布朗·詹姆斯(LeBron James)、德韋恩·韋德(Dwyane Wade)、克里斯·波許(Chris Bosh)和Carmelo Anthony並列四大天王,Melo最終以第三順位被丹佛金塊選中,來到一支正在重建的球隊。
他的菜鳥賽季即拿下21分、6.1籃板、2.8助攻的亮眼成績,幫助金塊從前一年只有17勝,躍升至43勝、打進季後賽,要不是聯盟要確立LeBron的地位,Melo其實比沒打季後賽的Lebron更有資格拿下最佳新秀獎。
在金塊的那段歲月中,Melo是聯盟最穩定的得分機器之一,他的中距離跳投乾淨俐落、低位單打腳步靈活、三分線外也不含糊,進攻武器庫堪稱當時最完整之一,雖然他從未拿下 MVP或進入總決賽,但作為得分王級別的球星,當年與 Kobe、T-Mac、AI共享球風盛世,堪稱「藝術品時代」的代表。
曼哈頓之夢:尼克時期的榮光與遺憾
2011年,Melo透過一筆大交易,離開丹佛、回到故鄉紐約,加盟尼克,對當時的尼克球迷來說,這是久旱逢甘霖的轉機,麥迪遜廣場花園(Madison Square Garden)終於迎來一位超級巨星。
而Melo也沒有讓球迷失望,他在尼克的首戰就砍下27分,最終帶領球隊重返季後賽,2012–13年球季,是他生涯巔峰,場均28.7分、奪得得分王、率隊拿下54勝,是尼克近20年來的最佳戰績。
這一年,紐約陷入了「Melo 狂熱」,地鐵裡、學校裡、街頭球場裡,無處不是穿著7號球衣的少年,甚至是大洋彼岸的台灣,只要你愛好街頭籃球,你就會把他視為偶像,那種氣氛,是該年代任何球星都無法複製的。

NBA 2K X (https://x.com/nba2k)
然而,這段曼哈頓之夢最終並沒有迎來童話般的結局,Melo本身防守端的侷限,尼克管理層的混亂操作,以及老教頭菲爾·傑克森(Phil Jackson)的頑固,再加上傷病,各種因素讓球隊始終無法真正走得更遠,最終,Melo在背負巨大的壓力下於2017年離開尼克隊。
流浪歲月:從雷霆到湖人,英雄末路的韌性
離開尼克後,Melo經歷了生涯最動盪的一段時間,他先後效力於雷霆、火箭、拓荒者與湖人,角色從核心到第六人、再到替補席上的精神領袖。
在雷霆,他與羅素·衛斯特布魯克(Russell Westbrook)、保羅·喬治(Paul George)組成短命「三巨頭」,但季後賽一輪遊後迅速解體,在火箭,他更是僅打 10 場就遭「冷藏」,一度無球可打。
那段時間,Melo遭遇了媒體鋪天倒海的攻擊,他彷彿在一夜之間從明星變成聯盟眼中的「過時球員」,媒體口中,他是一位只會單打、獨、不願改變的球星,輿論逐漸認為這就是 Melo的終點。
但實際上,許多球員不這麼看,在場上的對手、場下的隊友,都知道Melo是一位願意傾聽、願意付出、對比賽懷有敬意的球員,他沒有高調喊冤,也沒有公開回擊質疑,而是選擇沉潛與等待。
整整一年,他沒有球可打,卻仍堅持訓練、不斷維持狀態,直到2020年,波特蘭拓荒者給了他一次機會,他以替補球員的身份重返賽場,安靜地做好球隊需要他做的每一件事,那一季他場均仍有雙位數得分,無數次在第四節投進關鍵球,證明他油箱還有油。
2021–22年,Melo加盟湖人,與老朋友LeBron首度在NBA並肩作戰,此時的他不再追逐數據,也不再主打球權,而是成為年輕球員口中的「精神導師」,在更衣室裡,他分享經驗,在場上,他仍能適時貢獻穩定火力,即便湖人未能走遠,但他已經證明自己不是球場上的毒瘤。
他的最後一戰,沒有冠軍、沒有謝幕舞台,也沒有萬人矚目的告別賽,但他的退場方式,是安靜而堅定的,是屬於一位老將最有尊嚴的告別,他用行動證明,他從未背離籃球初心。
奧運戰神:甜瓜的另一個王國
Melo即使在NBA生涯後期遭遇質疑、角色邊緣化,但在國際賽場上,他始終是無可取代的存在,從2004年雅典、2008年北京、2012年倫敦,到2016年的里約奧運,Melo代表美國隊出戰四屆奧運,三度奪金,當時成為「夢幻隊」歷史上的奧運得分王(去年被KD超越)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比賽是在2012年對陣奈及利亞,該場比賽他僅出戰14分鐘便砍下37分,其中包括10顆三分球,創下多項紀錄,這場比賽,也被不少球迷稱為「甜瓜的國際賽封神戰」。
他的奧運生涯累積336分,比起NBA冠軍難產的遺憾,這些國際舞台上的榮耀,是甜瓜另一座不容忽視的豐碑,他也用行動證明,即使在聯盟中遭遇批評與角色邊緣,他依然能在最高層級的國際比賽中扮演最可靠的砍分手,甚至成為年輕球員眼中的精神領袖。
甜瓜的技術與美學:進攻萬花筒的意義
在討論Melo的地位時,常有人將他與LeBron、Wade、KD 相比,並質疑他缺乏「團隊貢獻」、「防守不足」等缺陷,但若我們將鏡頭聚焦在進攻端,他無疑是 21 世紀最純粹、最藝術化的得分手之一。
他的假動作幾乎無人能防、低位腳步宛如舞蹈、轉身跳投乾淨利落,刺探步更是爐火純青,他的比賽像是一場進攻教學,一種進攻哲學,他的存在,讓我們看到籃球不只是輸贏,更是一種形式的美。
他也影響了無數球員——德文·布克(Devin Booker)、傑森·塔圖姆(Jayson Tatum)、布蘭登·英格拉罕(Brandon Ingram)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模仿過Melo的進攻動作,他讓年輕一代理解到,不只是三分和扣籃才是得分,技巧與手感同樣重要。
Melo曾在訪談中談到他年少時的街頭籃球回憶,在街頭籃球,那裡沒有裁判,沒有犯規哨,你必須靠自己的真本事把球送進籃框,沒人會給你第二次機會,這就是生存規則,這樣的環境,或許正是Melo球風最純粹的寫照,你必須要持續地打磨你的技巧,一點一滴地累積每一個假動作的時機、每一個腳步的角度,才能在對抗中生存下來。
而正因如此,Melo的單打總讓人覺得「舒服」,那是一種能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忍不住倒轉重播的節奏感、一種讓街頭球場少年們模仿的動作,他不是以彈跳力、臂展或體能碾壓對手,而是用腳步、手感與身體控制,一步步拆解防線,讓對手只能搖頭認命。
在那個三分還沒統治聯盟的年代,Melo代表的是進攻技巧的巔峰,他的存在告訴所有街頭出身的年輕人:「你不需要超人的體能,你只需要不斷練習可靠的腳步、穩定的中距離、以及面對任何防守都不慌的自信。」
Carmelo Anthony的職業生涯,如同他的人格與球風一樣,帶著自信、優雅與一絲孤獨,他沒有冠軍戒指,卻擁有整整一代球迷的心,他不是最偉大的球員,卻是最被懷念的球員之一,他是這個世代最華麗的進攻藝術家,是那段我們願意一再回味的青春。
作者:Frank Yang
2025/07/11投稿於Sports Vision運動視界,NBA
湖人又撿到寶?深度解析落選秀Eric Dixon加盟洛杉磯的可能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