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狀元到棄將:Deandre Ayton職業命運的轉折

 從狀元到棄將:Deandre Ayton職業命運的轉折


2025年6月29日,NBA自由市場尚未正式開啟,波特蘭拓荒者正式與先發中鋒德安德烈·艾頓(Deandre Ayton)達成合約買斷協議,並將其送入豁免名單,這消息一出,屬實令人意外,畢竟Ayton儘管近年聲勢走下坡,但他好歹是2018年的狀元郎,更是拓荒者陣中薪資排名前三的核心球員之一,這樣一位仍處巔峰年齡、身材條件頂尖的中鋒,竟以「買斷」的方式與球隊分道揚鑣,確實令人錯愕。

仔細看Ayton上季的表現,雖然因右小腿傷勢缺席不少賽事,僅出賽40場,但仍繳出14.4分、10.2籃板、1.6助攻與1.0火鍋的成績單,至少在統計上依舊是場均雙十的水準,若純從這些數據判斷,他顯然還有一定的戰力價值,問題是,當這些數字背後伴隨的是高達3560萬美元的年薪、過去兩年逐漸消退的球場影響力,以及重建球隊急欲清理的資源壓力,Ayton的存在,從資產變成了「包袱」。

買斷代表什麼?對球隊而言,等同於自掏腰包賠錢送人,一毛轉隊籌碼都換不到;對球員而言,這象徵著合約價值與個人市場形象雙雙滑落,是一種對職業信用的嚴重打擊,也正因為買斷的代價太大,通常只有在球隊與球員雙方都「撐不下去」時,才會選擇這條道路,而Ayton如今的處境,顯然已走到這一步,這背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拓荒者為何寧願吞下損失也要與Ayton切割?這位昔日狀元,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?


不是問題,也不是答案:Ayton失去位置的開始

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18年的NBA選秀,事實上,每一屆選秀總有「大年」與「小年」之分,而Ayton所屬的那一年,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,其實比較接近「小年」,雖然當年也有盧卡·唐西奇(Luka Doncic)、崔·楊(Trae Young)等未來的球星級球員,但在那時來看,前一年有話題滿滿的「球哥」朗佐·鮑爾(Lonzo Ball)及狀元熱門傑森·塔圖姆(Jayson Tatum),而後一年大家都在等待萬眾矚目的詹皇接班人「胖虎」錫安·威廉森(Zion Williamson),因此手握狀元籤的鳳凰城太陽隊,在當時的陣容需求下,選擇補強禁區戰力,並以此條件選擇Ayton作為選秀狀元,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選擇。

不過,也正是這份「理所當然」,埋下了未來爭議的種子,Ayton頂著狀元頭銜進入聯盟後,外界對他的期待隨著太陽的爭冠路線緩慢上升,並不單單希望他成為一位合格先發,而是希望他能成長為全明星級的核心球員,成為太陽內線的新招牌,然而,從現實層面來說,這樣的期待或許一開始就高估了他的天花板。

Deandre Ayton X (https://x.com/deandreayton)

 

Ayton的確展現出狀元所該具備的穩定性,他每一季的數據幾乎都維持在場均16分、10籃板上下,攻守兩端不失水準,尤其擁有不錯的中距離手感和籃板卡位意識,說他是聯盟最穩定的「雙十機器」之一,其實並不為過,他從來不是那種一場砍40分、隔場消失的起伏型球員,也不會在場上製造戲劇性風波,某種程度上,他像是一台設定好的內線機器,悶著頭就能完成任務。

但NBA是一個節奏與趨勢不斷演變的聯盟,當越來越多球隊開始把內線功能轉型為多功能側翼、當防守強度與空間感變成進攻端的第一優先,Ayton這種中規中矩的內線球員,就逐漸顯得格格不入,太陽隊在德文·布克(Devin Booker)克里斯·保羅(Chris Paul)的帶領下迎來季後賽盛世,而Ayton雖然在2021年幫助球隊殺入總冠軍賽,卻始終未能突破角色球員的定位,他的技術雖然不錯,但沒有尼古拉·約基奇(Nikola Jokić)那樣的組織視野,也沒有喬爾·恩比德(Joel Embiid)那般的殺傷能力與強硬氣場,他的防守移動速度並不快,在面對大量擋拆與外圍轉換的環境中常顯吃力,反而是進攻端偶爾消失、籃下強硬度不足、求勝慾望被質疑等評價,慢慢消磨了球隊與球迷的信心。

當太陽隊交易來凱文·杜蘭特(Kevin Durant),球隊戰術重心逐步轉移至後場與側翼時,Ayton在體系中的角色越來越小,他從未成為真正的戰術核心,也沒能進化為戰況逆轉的解答,那時候,他看起來不像是問題球員,但也不再是答案,正因為如此,一旦薪資期到、球隊戰術重構,Ayton從「必要」變成「可有可無」,命運的天平,從那一刻起已經開始傾斜。

不再是建隊基石:拓荒者與Ayton的快速告別

Ayton最終在2023年休賽季被打包送往拓荒者,成為達米安·里拉德(Damian Lillard)交易案中的其中一塊籌碼,那是一支正在重建的球隊,擁有年輕的探花史庫特·亨德森(Scoot Henderson)、謝登·夏普(Shaedon Sharpe)等潛力新星,Ayton當初曾對媒體發表雄心勃勃的聲明,強調自己期待能在波特蘭擔任領袖角色,影響更衣室文化與年輕球員成長,然而,現實遠比預期殘酷。

在波特蘭的第一年,Ayton場均14.4分、10.2籃板,看似不差,實際卻並未展現出作為隊中資深先發的領袖樣貌,他的防守依然忽好忽壞、進攻選擇保守,且在場上並不擁有主導比賽的能量,再加上右小腿傷勢的困擾,讓他大幅減少出賽時間,與此同時,拓荒者陣中逐漸堆滿中鋒,從去年選進的唐諾文·克林根(Donovan Clingan),到今年的驚喜楊翰森,年輕球員的成長與輪替需求,讓球隊必須做出取捨,而薪資高昂的Ayton,顯然不在未來藍圖之內。

拓荒者選擇與Ayton買斷剩餘一年超過3560萬美元的合約,既是為了釋放薪資空間、加快重建步調,也是向外界釋放明確訊號,這支球隊不再對Ayton抱有期待,也不認為他值得繼續在隊中佔有資源,這樣的做法看似殘酷,卻是NBA現實的一部分,從球團角度來說,選擇放手或許更實際,畢竟,已經連續4年無緣季後賽的球隊清楚的認知,他們要的是進步,不是停滯。


被時代拋下,還是準備追上?Ayton的最後證明之路

根據多家媒體報導,這次的買斷方其實是Ayton本人與其經紀團隊主動提出,他們之所以選擇提前結束合約,就是為了趕在自由市場開啟前掌握主動權,尋找一支具備競爭力的球隊加盟,在他還只有26歲的年紀,Ayton不願重建球隊中蹉跎,他渴望進入真正有爭冠實力的球隊體系,重新證明自己、重塑職業生涯的方向。

但問題是,在競爭如此激烈、對中鋒要求越來越全能的當代NBA,Ayton的進化速度顯然趕不上聯盟的節奏,以投射能力為例,他在2024–25賽季曾試圖拓展射程,將三分出手數從場均0.2次提升到0.8次,但命中率卻僅僅18.8%,幾乎形同浪費球權,他沒有進化成那種能主動拉開空間的「stretch five」,讓他在進攻端的功能性略顯尷尬。

市場上對他感興趣的球隊並不少,像是內線人手不足的湖人、需提升禁區深度的勇士快艇,都可能是潛在落腳處,前提是他必須願意降低薪資期待,接受藍領定位,在這些競爭強度高的隊伍中,Ayton若能成為防守端補位、進攻端吃餅的角色型中鋒,將可能成為球星身旁的「X因子」,但接下來的職業生涯只怕都要在底薪流浪中度過了。

回顧這一路,Ayton之所以從狀元淪為被買斷球員,凸顯出聯盟不進則退及生態快速變化的現實,當年選秀評價他有成為下一個大衛·羅賓森(David Robinson)的潛力,現實卻讓他更像是現代籃球轉型過程中的犧牲品,一個身材理想卻技能不夠多元、穩定卻缺乏積極性的角色型中鋒。

此刻的Ayton站在職業生涯的分岔路上,他可以選擇追逐中產合約,去到籌碼有限的球隊繼續當先發、當核心,也可以選擇轉型定位、尋求季後賽舞台重塑價值,選對下一站,也許他還能證明自己不是一位「水貨狀元」。

NBA的歷史從不缺少翻身故事,德懷特·霍華德(Dwight Howard)曾從聯盟邊緣人到湖人奪冠替補、安德魯·威金斯(Andrew Wiggins)也從「籃球公務員」幫助勇士奪得冠軍,Ayton是否能成為下一個例子,就看他如何看待自己這次的「被放棄」。

作者:Frank Yang

2025/07/02投稿於Sports Vision運動視界,NBA

相關文章:(FB) (Blog)

湖人又撿到寶?深度解析落選秀Eric Dixon加盟洛杉磯的可能價值

總結火箭2025季後賽的首輪,敗給的不只是勇士,更是魔球

新舊交替,持續在聯盟打滾的無冕王們

如果你有錢,請一定要買一支球隊:20年來北美職業運動的資產奇蹟

字母哥的下一站,最佳去處是哪一隊?

重返自由市場,Russell還能重塑自己的價值嗎?

湖人無解的中鋒問題,J.J. Redick的緣木求魚

馬刺的十字路口,Wembanyama的養成道路該如何走?

那個男人逐漸拿回應得的尊重,Rudy Gobert

火箭起飛:Kevin Durant加盟休士頓,重燃冠軍夢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5 NBA 交易截止日大解析:重大交易與賭盤賠率變動分析

那個男人逐漸拿回應得的尊重,Rudy Gobert

馬刺的十字路口,Wembanyama的養成道路該如何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