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純從首秀來預估Cooper Flagg的模板
萬眾矚目,「旗子哥」庫珀·弗拉格(Cooper Flagg)——這個名字在過去一年裡幾乎成了籃球圈最令人期待的新星代表,他是被譽為「下一個白人狀元奇蹟」、高中時期就登上全美封面的焦點人物,今年以選秀狀元身分加入達拉斯獨行俠之後,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
而在台灣時間7月11日,他終於迎來了自己在NBA夏季聯盟的初登場,正式穿上NBA球衣、踏上職業舞台的第一步,這場比賽,Flagg總共出手21次,只命中5球,三分球5投0中,拿下10分、6籃板、4助攻與3抄截,表現不能說有多驚艷,不過畢竟夏季聯盟本就不是注重戰績數據的地方,而是一個實驗場、一個讓新人適應強度、教練觀察體系、球員彼此認識的過渡平台,重點從來不是贏球,而是「看得出潛力在哪裡」。
而就從這一場比賽來說,我們就來拆解這場比賽中的幾個觀察重點,看看這位狀元郎的首秀透露了什麼訊息?Flagg未來又可能會走向哪一種模板?
心態必須先擺正
首先,可以感受到,Flagg本場比賽並未全力施為,Flagg貴為選秀狀元,已經在NBA主舞台上預約一席之地,因此,他不用像其他新人那樣急於證明自己,若是太拚導致受傷反而得不償失,因此本場比賽他沒有刻意製造身體碰撞,也不急於做出高難度的動作,
不過,這樣的態度,讓他避免了過多失誤與犯規,但也削弱了整體影響力,某種程度上,這場比賽反而暴露出一個更本質的問題:Flagg似乎錯估了夏季聯盟的實力。
很顯然,他還抱持著「自己在身體條件上依然可以碾壓對手」的錯覺,從整場比賽的節奏與選擇來看,Flagg像是在試圖用「七成力」打出「九成效果」,想複製自己在杜克大學時期的方式,控制比賽、等待機會、選擇性進攻,但NBA不是NCAA,即使是夏季聯盟,也早已是接近職業等級的強度與節奏。
這些對手雖然多是新秀與邊緣球員,但他們每一個都身經百戰、為生涯拼搏,他們的身體素質、閱讀能力、對抗強度,全都在Flagg未曾遇過的層級,夏聯的強度絕對不容他留手,賽後訪問Flagg說這是他打的最糟的一場比賽,顯然他還是對這場震撼教育有所反省的,這樣的自我認知,或許比任何數據來得更重要。
身體條件:在「碾壓期」與「轉型期」之間
在心態上留一手的情況下,Flagg就遇到他進聯盟的第一個問題,身材沒有優勢了,在杜克大學時期,Flagg幾乎每場比賽都是對位上的身材優勢者,6呎9吋的身高搭配出色的臂展與協調性,讓他能兼顧禁區與外圍,攻防兩端皆為破壞者,但來到夏季聯盟後,他的身體優勢迅速縮水,尤其是在與經歷過一年以上職業體系的對手交手時,力量與抗性明顯不足。
本場比賽他對位同樣有6呎9吋達里厄斯·貝茲利(Darius Bazley)完全沒辦法討到便宜,Bazley打得非常拚,給予Flagg非常強的壓迫,多次阻擋Flagg的進攻路線,並且長手纏繞Flagg,數次逼迫Flagg倉促出手或被迫傳球,此外,第二節9分鐘時Flagg無法隔扣湖人替補中鋒克里斯蒂安·科洛科(Christian Koloko),在在顯示Flagg的力量尚不具備抗衡NBA前場的強度。
這樣的表現也打破了外界對他擔任4號位、甚至小球5號位的想像,很顯然,Flagg無法複製隊友安東尼·戴維斯(Anthony Davis)那樣的成長軌跡,從防守型長人轉型為全面大前鋒,在禁區對抗後靠著柔軟的手感來終結,整場比賽,Flagg也沒有顯示他的低位技巧,更多的時候還是選擇從上線發起面框攻擊。
技術觀察:運球與節奏仍需磨練
達拉斯獨行俠總教練傑森·基德(Jason Kidd)在加盟記者會上語出驚人表示,要讓Flagg從控球後衛開始練起,這番言論看似驚人,不過攤開獨行俠的陣容,也有其道理,在凱里·厄文(Kyrie Irving)受傷下,Kidd的本意應該是想要培養Flagg成為一名「持球大核」。
因此,在教練的安排下,整場比賽尤其是前半場,Flagg都是作為第一持球手發動攻擊,不過,最大的問題也隨之而來,他的運球能力還不夠穩,從多次持球切入的場面來看,Flagg的第一步並不快,重心有時也不穩定,容易被防守者橫移擋住進攻路線,進而導致停球或不平衡出手,Flagg在第4節2分40秒時持球切入時滑倒就是最好案例,此外,第二節8分鐘時,Flagg差點被「皇子」布朗尼·詹姆士(Bronny James)抄球也是運球問題,因為他不想用身體強硬頂開Bronny,運球又擺脫不了,導致一瞬間的腳步停止,而給了Bronny可趁之機。
他想要成為持球手,首先要建立穩定的運球體系,這點將是他菜鳥年最大課題之一,幸好,他所屬的球隊有現役最華麗持球手Irving,Irving應該也不會吝嗇給予指導,不過,話又說回來,Irving那種細膩到極致的運球是靠無數個夜晚所磨出來的,Flagg若要邁向那樣的水準,短期的鍛鍊時間恐怕不夠。
防守:最讓人放心的部分
儘管Flagg在進攻端的首次亮相並不完美,但若要從這場比賽中挑出一塊最讓人無後顧之憂的拼圖,那無疑就是他的防守表現。
Flagg透過他出色的臂展與精準的比賽閱讀能力,無論是在一對一單防時的壓迫,還是在輪轉防守中的補位協防,都展現出極高的成熟度與即戰力。
最經典的一幕發生在第4節1分鐘時,湖人發動擋拆試圖切入,Flagg站在中路旁迅速緊盯,起跳瞬間不帶一絲猶豫,直接賞給對手一記結結實實的大帽,這次封阻展示他對比賽節奏與時機點掌握,他沒有硬碰硬地與對手對抗,而是觀察對手的動作再用長臂予以最精準的封蓋。
可以想見,下賽季的獨行俠前場防守強度及範圍應該是聯盟最頂尖的,以往總被認為是「防守漏洞」的德安傑洛·羅素(D'Angelo Russell)看到此情此景心裡應該是樂不可支吧。

Dallas Mavericks X (https://x.com/dallasmavs)
比較模板:最像的,其實是Jayson Tatum
那麼,綜合以上判斷,Flagg的身材條件暫時無法用4、5號位在聯盟生存,1、2號位又需要長時間大量的磨練或許還需要一些天分,單就今天這場比賽來看,如果我們又必須為Flagg找出一個未來模板,那麼這個答案非常有可能是傑森·塔圖姆(Jayson Tatum)。
從身材條件來說,Tatum與Flagg擁有幾乎相仿的體型,一位6呎8吋、一位6呎9吋,臂展都落在7呎上下的範圍,他們不是那種典型的爆發型運動員,並不依賴極端的速度或力量來主宰比賽,而是依靠身體協調性、靈活滑步與極佳的節奏感,在持球進攻中慢慢建立優勢,從變速與腳步中製造出空間。
Tatum雖然在大多時候標榜為小前鋒,但在關鍵時刻便會化身球隊的主要持球者與進攻發動者,Flagg若依照Kidd的藍圖成長,有可能也將朝類似的路線前進,平時是一位工具性強的側翼前鋒,隨時可以轉變為全職的進攻核心,負責閱讀場上空間、調動進攻節奏,甚至直接發起快攻或半場戰術。
若Flagg真的朝向Tatum路線走的話,Flagg接下來可能要苦練一下三分球,扣除本場比賽慘不忍睹的三分球5中0,Flagg在大學一年有3成77的命中率,不過,NBA的三分線又比大學來得更遠,且Tatum在去年賽季場均嘗試投了10.1顆三分球,佔出手比重接近一半,並且有3成43的命中率,因此Flagg在三分線上的表現將會他NBA生涯成敗的關鍵之一。
別急,這只是序章而已
Flagg的夏季聯盟初登場只有一記激情灌籃,沒有瘋狂三分、沒有輾壓同期,看似意外,但這就是現實,一位從高中到大學都處於頂點的天才,在進入真正的成年男子聯盟後,也必須從頭開始學習,聯盟所有的天王巨星都是這樣開始的,Tatum的第一年也是從不穩定中學會選擇與取捨,今天的Flagg只要他願意磨練運球,培養外線手感,學會在強度中尋找節奏,一切仍有可能。
說到底,這只是一場比賽而已,等到Irving傷癒歸來,賽季中期,Kidd若能找到讓Flagg漸進成長的方式,那麼這位狀元的發展節奏將遠比今天夏聯首戰所呈現的更完整、更立體,屆時我們應該就能更享受這位白人狀元郎帶來的視覺盛宴。
作者:Frank Yang
2025/07/12投稿於Sports Vision運動視界,NBA
湖人又撿到寶?深度解析落選秀Eric Dixon加盟洛杉磯的可能價值
如果你有錢,請一定要買一支球隊:20年來北美職業運動的資產奇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