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有錢,請一定要買一支球隊:20年來北美職業運動的資產奇蹟

如果你有錢,請一定要買一支球隊:20年來北美職業運動的資產奇蹟


有錢人該買什麼?買地?買股?在這個房地產上下起伏、股市忽高忽低的時代,如果你問我:「如果你有幾億美金,最穩又最能賺的投資是什麼?」,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:請一定要買一支北美四大職業聯盟的球隊。

沒錯,當看到最新消息洛杉磯湖人隊以100億美元的天價易主,我們可以知道,不論是NBA、NFL、MLB或NHL,這些球隊在過去20年來的資產表現,比起矽谷獨角獸還要穩定、比起加密貨幣更具實體支撐、比起不動產還會自己漲價,這不是一句玩笑話,而是資本市場裡實打實的事實。


數據會說話:球隊市值20年內翻數倍

根據《富比士》統計,2022年NBA球隊的平均市值為24.8億,2023年NBA球隊的平均市值為35.8億,年增率升高 35%,至2024年NBA球隊的平均市值已經突破45億美元,正式來到一個全新層級,這數字比20年前整整高出10倍以上,NFL更誇張,平均球隊市值達到53億美元,即便是較冷門的NHL與MLB,也分別來到12億與27億美元的平均估值。

購買並持有這些職業運動球隊的定位已不只是一個比賽單位,它們已成為一種多層次現金流平台:結合內容授權、全球品牌、社群媒體、場館經營、廣告與贊助、球迷體驗與NFT延伸品,在極端波動的全球金融環境中,職業運動球隊儼然成為最穩健的「實體+內容」資產組合之一,甚至勝過房地產、科技股與藝術品收藏。

 

Forbes(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justinteitelbaum/2024/10/24/the-most-valuable-nba-teams-2024/)

 

而這樣驚人的增值幅度,並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推演,或者所謂的「有行無市」,事實上,在過去近50年裡,北美四大職業運動聯盟的球隊經營權移轉次數已超過上百起,這些收購案不只頻繁,而且每一次都伴隨著市值的跳躍式成長,球隊的資產價值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在現實中透過一樁樁收購與易主的交易,活生生地發生,真金白銀地上演。

這些交易不僅改寫了球隊的命運,更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經典案例,一再印證:「職業運動球隊,不只是情懷,更是資產。」,以下,我們透過近期幾起最具代表性的收購案,來看看這場長達數十年的價值奇蹟,是如何一步步發生的。


案例一:Mark Cuban用2.85億,賣了35億

2000年,科技新貴馬克・庫班(Mark Cuban)剛靠將 Broadcast.com出售給Yahoo成為億萬富翁,隨即以2.85億美元買下當時戰績平平的達拉斯小牛隊。

這筆交易原本被外界視為豪賭,但Cuban入主後積極升級主場體驗、打造球隊文化,並在2011年帶隊奪下隊史首冠,小牛不僅轉型為聯盟中具競爭力的球隊,也成為市場上極具吸引力的資產。

2023年,Cuban將已更名的達拉斯獨行俠控股權出售給賭場巨頭Adelson家族,估值達35億美元,是當年買入金額的12倍,這筆交易不只是財務成功,更象徵著他從科技業進軍體育產業後的完美投資眼光。


案例二:波士頓塞爾提克,從傳統豪門變現代奇蹟

就在三個月前,才剛拿下總冠軍,NBA最老牌的球隊波士頓塞爾提克以當時創紀錄的61億美元價格完成易主,刷新了NBA球隊的最高成交價,這支傳奇球隊的現任老闆韋克·格魯斯貝克(Wyc Grousbeck)於2002年以3.6億美元買下球隊,持有長達22年。

在這段期間,球隊市值增長近17倍,且其對於波士頓在地的品牌影響力與市場潛力依然強勁,並沒有因為球隊易主而變動,未來仍有持續上漲的空間。

有意思的是,Grousbeck曾坦言:「我們一開始只是想玩玩,沒想到卻成了最好的一筆投資。」這句話道出職業運動投資的獨特魅力——許多看似「玩票」的決定,最終都能帶來驚人的財務回報。


案例三:Jerry Buss用6750萬,換來100億

1979年,洛杉磯地產大亨傑瑞・巴斯(Jerry Buss)以6750萬美元買下湖人隊,當時不少人質疑他砸錢買球隊毫無回報空間,但Buss打造了「Showtime Lakers」,將籃球結合好萊塢明星、場邊燈光、電視轉播與城市文化,讓湖人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NBA品牌,也推動整個聯盟走向娛樂產業化。

45年後的今天,湖人在他的女兒珍妮・巴斯(Jeanie Buss)帶領下傳出將出售多數股權,估值高達100億美元,從6750萬到100億,資產膨脹超過148倍,這不是傳說,而是現實。

湖人證明了一件事:職業運動不只是比賽,更是品牌、文化與城市精神的總和,只要經營得法,球隊就是能隨時間複利成長的超級資產。

 

Jeanie Buss X(https://x.com/jeaniebuss)

 


案例三:蔡崇信買進布魯克林籃網,轉手也大賺

2017年,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蔡崇信開始入股布魯克林籃網,到2019年,他以23億美元估值收購了球隊與巴克萊中心的控股權。

2024年6月,蔡崇信出售部分股權,以6.88億美元的價格,將籃網母公司BSE Global 15%的股權出售給了美國億萬富豪茱莉亞·科赫(Julia Koch),如果換算成全部股權,等於球隊估值達到46億美元,短短不到五年,資產翻將近兩倍。

如果說前幾個案例是依靠著成功的球隊經營帶動資產價值增加,蔡崇信的球隊經營卻並不能算成功,雖說曾經一度組成豪華三巨頭帶來不少票房,但最終也沒有拿到總冠軍,甚至在2023年後全面拆隊重建,但這絲毫不影響球隊的資產增值,再一次印證了NBA作為一個全球品牌,其球隊資產本質上更像長期持有的「內容地產」與「國際媒體股權」,而非僅靠勝率上下波動的娛樂產品。


案例四:Donald Sterling被迫出售快艇——醜聞後的估值飛天

對比蔡崇信戰績不良屬於非戰之罪,那麼唐納·史特靈(Donald Sterling)則是自身的私德醜聞被趕出聯盟,理應灰頭塗臉的離開,但現實是,這並不影響他「被動發大財」。

Sterling早在1981年就以約125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洛杉磯快艇(當時還在聖地牙哥),他以極低成本買進球隊,卻以「摳門老闆」聞名,幾十年間球隊鮮少進季後賽、陣容鬆散,始終無法與同城的湖人相提並論。

而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2014年,Sterling因種族歧視言論遭到公眾與聯盟一致譴責,最終被迫放棄球隊經營權,NBA聯盟強制Sterling出售快艇,因為醜聞的原因,外界原本預估交易金額頂多10億美元上下。

然而,矽谷巨頭、微軟前CEO史蒂芬·巴爾默(Steve Ballmer)最終出手,以創紀錄的20億美元價格買下快艇,比前一年富比士的市值估算高出將近一倍,Sterling因而賺的盆滿缽滿,這場交易開啟了NBA球隊估值正式「破十億」的新時代,也讓許多球隊老闆意識到:「即便你不打算賣球隊,它的價值早已脫離你原來的想像。」


MLB延伸案例一: 馬林魚隊前老闆笑到最後

除了NBA,在MLB,同樣也有經典案例,2017年,MLB球隊邁阿密馬林魚以13億美元的估值出售,買家是由著名球星德瑞克·基特(Derek Jeter)領銜的投資集團,當時大家關注的是「Jeter當老闆」,卻忽略了真正賺錢的是前老闆傑弗里·洛里亞(Jeffrey Loria)。

Loria 2002年只花了1.58億美元買下馬林魚,15年後現金出場,暴賺超過10億美元,Loria在業界幾乎也是臭名昭著,球隊長期經營不善,但是這筆交易卻讓他賺到翻過去。


MLB延伸案例二:道奇隊易主,一場百年球隊的現代估值奇蹟

最後來說說一個暫時沒有出售的案例,雖說尚未真正變現,但是它的易主,極致體現了職業運動球隊的市場價值增長,那就是洛杉磯道奇隊的收購交易。

2012年,MLB百年老牌球隊洛杉磯道奇隊傳出將出售的消息,原因是當時擁有球隊的法蘭克.麥考特(Frank McCourt)捲入離婚糾紛與財務危機,被大聯盟強制剝奪營運權。

道奇最終由一個包含前湖人球星魔術強森(Magic Johnson) 的投資集團Guggenheim Baseball Management收購,成交金額高達21億美元,創下當時北美職業運動史上最高紀錄。

十多年後,道奇持續高居MLB最有價值球隊之一,估值超過 45億美元,場均觀眾與地區轉播收入皆為聯盟前段班,投資集團也在轉播、商業地產與週邊產業上持續收穫,近期欲天價收購洛杉磯湖人隊幕後老闆據說即是Guggenheim Baseball Management的股東之一馬克・沃特(Mark Walter),從簽下大谷翔平的創紀錄合約,再到有能力收購洛杉磯湖人隊,在在證明了這支球隊的資產貢獻價值已遠超想像。

資本時代下最穩定的「超級資產」

MLB退休球星艾力士·羅德里奎茲(Alex Rodriguez)不惜進行官司仲裁也要入主明尼蘇達灰狼隊,勒布朗·詹姆斯(LeBron James)多次公開表示退休後想當球隊老闆,越來越多科技富豪、金融資本,甚至中東主權基金,將目光轉向 NBA、MLB、NFL與NHL的經營權,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個事實,在全球資本流動劇烈、產業更迭快速的時代,職業運動球隊已成為一種兼具品牌、現金流與長期升值潛力的「超級資產」,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資金湧入。

當然,看了這麼多,結論就是筆者沒有錢…但在座的各位讀者可能是隱藏的大富翁呢,何不試試看買一支球隊?

 

作者:Frank Yang

2025/06/20投稿於Sports Vision運動視界,NBA

相關文章:(FB) (Blog)

新舊交替,持續在聯盟打滾的無冕王們

湖人無解的中鋒問題,J.J. Redick的緣木求魚

湖人的五小陣容真的值得在關鍵時刻放上場嗎?

字母哥的下一站,最佳去處是哪一隊?

那個男人逐漸拿回應得的尊重,Rudy Gobert

不論是否是聯盟門面,規則演變使每個時代的籃球巨星都值得尊重

總結火箭2025季後賽的首輪,敗給的不只是勇士,更是魔球

最後的機會沒有把握住:Cam Reddish的遊魂

馬刺的十字路口,Wembanyama的養成道路該如何走?

寫在湖人對陣獨行俠前的回憶——你是當之無愧的75大球星,Anthony Davis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5 NBA 交易截止日大解析:重大交易與賭盤賠率變動分析

那個男人逐漸拿回應得的尊重,Rudy Gobert

馬刺的十字路口,Wembanyama的養成道路該如何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