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5的文章

Marcus Smart的加盟會對湖人造成甚麼樣的改變?

圖片
Marcus Smart的加盟會對湖人造成甚麼樣的改變? 洛杉磯湖人在沉寂一段時間後,帶來了一筆意料之外的補強,以兩年1100萬美元(第二年為球員選項),簽下 2022 年最佳防守球員、強硬後衛 馬庫斯・史馬特( Marcus Smart)。 在巫師完成買斷後,Smart得以選擇新東家,湖人、太陽、公鹿等強權皆有意網羅這位防守悍將,而最終,是新門面 盧卡·唐西奇( Luka Dončić)的親自招募,以及湖人現階段陣容對防守端的急迫需求,讓這位鐵血後衛選擇披上紫金戰袍。 然而,在經歷過兩季斷斷續續、僅出賽54場的傷病困擾後,Marcus Smart還能為這支志在奪冠的湖人隊帶來什麼?他與 Dončić、 勒布朗·詹姆斯( LeBron   James)的組合,會是防守再生的關鍵,還是陣容錯配的開端? 防守起家的代言人 Smart 是 2014 年選秀第六順位,他的 NBA 生涯幾乎與波士頓塞爾提克緊密相連,從進入聯盟開始便被視為球隊文化與防守端的化身,而他也不負眾望獲得多項榮譽及認同。 2022年,他獲得年度最佳防守球員(DPOY),成為繼 蓋瑞·裴頓( Gary Payton)之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後衛,堪稱現代籃球防守型後衛的典範,他曾三度入選最佳防守陣容第一隊,更不乏看到對位 凱里·厄文( Kyrie Irving)、 史蒂芬·柯瑞( Steph Curry)或 朱·哈勒戴( Jrue Holiday)等頂尖持球手時展現封鎖級演出。 他的防守不僅來自身體強度與橫移速度,更仰賴極佳的場上閱讀與預判傳球路線的能力,同時擅長利用身體製造進攻犯規,扭轉局勢,雖然在進攻端不算穩定得分手,但Smart擁有不錯的傳球視野與戰術理解,在需要控場或執行複雜戰術時總能給教練穩定的回應,某種程度上,他並非典型的「3D球員」,而更像一位「戰術隊長+防守中樞」,其真正的價值往往不體現在數據欄上,而是在防守縫隙中補位、在球場死角裡咬牙堅持,那些不計入統計卻能改變比賽走向的細節。 湖人為什麼需要他? 本季的湖人陣容在經過中鋒補強後,又沒有其他特殊的大交易,整體陣容可以說是非常均衡,先發五人Dončić、 奧斯汀·里夫斯( Austin Reaves)、八村壘、LeBron、 德安德烈·艾頓( Deandre Ayton),而替補上則有 加布·文森( Gabe Vincent)、...

上班族的榜樣,極致人和的總教練Tyronn Lue

圖片
上班族的榜樣,極致人和的總教練Tyronn Lue 在NBA這個高度商業化、競爭激烈的聯盟中,球員的汰換率驚人,每年都有大量新秀加入,也有球星被交易或釋出,整個生態像是一場不停轉動的風暴,然而,除了球員之外,另一個被忽視的「高危職業」其實是總教練。 今年夏天,隨著丹佛金塊總教練麥克·馬龍(Michael Malone)及紐約尼克總教練湯姆·希伯杜(Tom Thibodeau)相繼下台,加上聖安東尼奧馬刺執掌29年的「軍神」 葛雷格·波波維奇( Gregg Popovich)退休,NBA聯盟中執教同一球隊超過五年的總教練目前只剩下五位:邁阿密熱火的 艾瑞克·史波爾史特拉( Erik Spoelstra)、金州勇士的 史蒂夫·科爾( Steve Kerr),以及洛杉磯快艇的 泰隆·魯( Tyronn Lue),芝加哥公牛的 比利·唐諾文( Billy Donovan),奧克拉荷馬雷霆的 馬克·戴格諾特 (Mark Daigneault),這樣的變動再次凸顯出NBA總教練職位的高風險與高壓力,他們不僅要在球場上帶隊求勝,還得面對球團高層、媒體輿論與球星個性的三重壓力,隨時可能遭到解職。 而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教練世界中,Tyronn Lue無疑是一位極為特殊的存在,他不是最具話題性的總教練,戰術體系也不總是吹捧,但他總能在混亂中化解矛盾,在球星之間調和立場,在艱難局勢下讓球隊保持凝聚力,他或許不像Popovich那般權威,也不像Kerr那樣哲學,但他卻代表了一種我們可以學習的「極致人和」教練美學。 球隊 總教練 執教起始時間 距今時間 邁阿密熱火 Erik Spoelstra 2008-04-28 17 年 金州勇士 Steve Kerr 2014-05-19 11 年 芝加哥公牛 Billy Donovan 2020-09-22 5 年 洛杉磯快艇 Tyronn Lue 2020-10-20 5 年 奧克拉荷馬雷霆 Mark Daigneault 2020-11-11 5 年 明尼蘇達灰狼 Chris Finch 2021-02-22 4 年 達拉斯獨行俠 Jason Kidd 2021-06-28 4 年 印第安那溜馬 Rick Carlisle 2021-06-24 4 年 紐奧良鵜鶘 Willie Green 2021-07-22 4 年 奧蘭多魔術 Jamahl M...

「我想去打棒球了」,Michael Jordan當年為何離開?

圖片
「我想去打棒球了」,Michael Jordan當年為何離開? 前幾天,勒布朗·詹姆斯(LeBron James)與史蒂夫·奈許(Steve Nash)在他們聯合主持的節目《Mind The Game》中,邀請了凱文·杜蘭特(Kevin Durant)暢談對籃球的見解與觀點,訪談中,Durant語出驚人地提到:「有人中途跑去打棒球,也有人打了籃球22年。」這句話立刻引爆球迷論戰,話裡的對比再明顯不過,Durant暗指的正是籃球史上最傳奇的人物: 麥可·喬丹( Michael Jordan)。 1993年,Jordan在三連霸、MVP身分加身的絕對巔峰時選擇退休,轉戰棒球,震驚全球,這段不走尋常路的旅程,不僅深刻影響了NBA的發展,也重新定義了運動員與人生的關係,而他一年後的「I’m back」,更是成為籃球史上最經典的一句話。 Jordan為什麼選擇離開籃球?Durant的評語是否公平?那段棒球歲月究竟給了他什麼,又讓他如何帶著過去的傷痛和成長,重新站回NBA的舞台,再次主宰比賽?就讓我們重新一窺這段傳奇旅程的全貌。 王者的沉痛告別 1993年10月6日,芝加哥公牛隊訓練中心聚集了眾多媒體記者,期待聽到這位籃球巨星的最新動態,Jordan身穿簡單的深色西裝,面對閃光燈與眾多記者的提問,神情凝重而堅定,他正式宣布退休,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沉重:「這是我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之一,七月時,我失去了我的父親,這件事改變了一切,失去他之後,我找不到繼續打球的動力。」 在記者會上,有記者追問他是否因身體或職業疲憊才做出這個決定,Jordan坦言:「我身體狀況還好,但心裡卻有太多的糾結與痛苦。」當有記者提及外界流言,如賭博風波等,他嚴肅地回應:「這些謠言都是誤解,我的決定與賭博無關,這純粹是個人的選擇。」 整場記者會持續約半小時,Jordan多次深吸一口氣,試圖控制情緒,他最後說:「我會永遠感謝籃球給予我的一切,但現在是時候暫時放下球鞋,尋找新的方向。」這場記者會在當天引發巨大震撼,媒體標題爭相報導「籃球之神的驚人決定」,Jordan的聲明成為當年體育界最重磅的新聞之一。 Jordan的父親James Jordan於1993年7月被殘忍殺害,這對他而言是致命的打擊,多年來,James不僅是他的父親,更是精神支柱和靈感來源,Jordan在《The Last Dance》紀錄片中深刻表...

火雲邪神歸隱:悼念張榮麟

圖片
火雲邪神歸隱:悼念張榮麟 2025年7月14日的夜晚,對台灣撞球界而言,是個難以承受的夜晚,消息突如其來:台灣撞球名將張榮麟不幸辭世,享年僅40歲,這則新聞宛如冷風穿心,讓無數球迷與球界人士難以置信,那個曾經的「世界第一」、「台灣之光」、「火雲邪神」、「在國際賽場上沉穩出桿的男人」,竟已悄然離開了我們。 看到這個消息,筆者深感哀傷,張榮麟是筆者小時候最崇拜的撞球選手,期望本文記下他留給這個世代的痕跡,也為他的離去默哀。 火雲邪神初印象:我與撞球的緣分,從張榮麟開始 如果要說我對撞球的啟蒙是誰,答案毫無懸念,就是張榮麟。 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他,是在某個週末下午轉播的《緯來職業撞球大賽》,那時我對撞球一知半解,不太清楚撞球原理,但電視畫面裡的選手綽號卻吸引了我,他的綽號是「火雲邪神」,來自經典港片角色,形象霸氣,而張榮麟神情冷峻、眼神如刀的樣子讓我覺得非常符合形象。 細看比賽,也覺得他打球非常賞心悅目,在那個比較早期的年代,他鮮少失誤,球風犀利,從那一刻起,我開始追撞球的比賽,看每一場轉播,研究撞球原理,甚至直接開始在社區打撞球,可以說,我與這項運動之間的緣分,是張榮麟點燃的。 世界的榮麟——成為「十大種子」的常客 張榮麟從2010年代起,多次殺入WPA(世界撞球總會)世界排名前十,他屢屢挺進國際大賽四強,包括WPA世界九號球錦標賽、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等頂尖賽事,甚至多次進入冠軍戰,在國際高手如林、壓力沉重的戰場上,他不靠爆發力搶分,而是以精準如刀的走位與縝密如棋的節奏控制,一步步穩穩站上世界撞壇的第一線。 他的打法冷靜、邏輯嚴謹,被國際媒體譽為「亞洲的戰術大師」,也曾多次被評為「當代最穩定的十大種子選手之一」,他是繼趙豐邦之後,台灣第二位登上世界球王寶座的選手,這兩位世界第一之間,相隔了整整十年,正是因為張榮麟的登頂,讓台灣職撞重新被世界看見。 更重要的是,在他之後,柯秉逸、柯秉中、張玉龍相繼躍上世界第一寶座——如果說趙豐邦是開山之祖,那麼張榮麟無疑是台灣撞壇「第二春」的啟動者,他在全球撞球舞台上的穩健表現,成為後輩們仰望的標竿,也讓世界撞球界重新重視台灣這塊小島所孕育的實力。 而若把目光轉向台灣本土賽場,最讓人津津樂道的,莫過於他與柯家兄弟——柯秉中與柯秉逸——之間的數度交鋒,這三人幾乎構成了台灣撞壇的「黃金三角」,風格迥異、實力旗鼓相當。 柯家兄弟打法相對細膩,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