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5的文章

新舊交替,持續在聯盟打滾的無冕王們

圖片
新舊交替,持續在聯盟打滾的無冕王們 隨著2025年NBA季後賽金塊在第二輪的提前出局,意味著 羅素·衛斯特布魯克( Russell Westbrook)再次與總冠軍擦身而過,這位曾經以雷霆三少之名席捲聯盟的MVP,如今在金塊隊內扮演著替補席上的精神領袖與能量來源,卻依舊未能替自己的生涯添上一枚意義非凡的冠軍戒,這個場景,對熟悉NBA的人來說並不陌生——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,那些曾經站在聯盟巔峰的個人英雄,如今仍在為一個團隊夢想而戰。 隨著時間流轉,我們來到了一個世代交替的轉折點, 維克托·文班亞馬( Victor Wembanyama)、 安東尼·愛德華茲( Anthony Edwards)、 泰里斯·哈利伯頓( Tyrese  Haliburton)、 謝伊文特· 吉爾傑斯 - 亞歷山大 ( Shaivonte  Gilgeous-Alexander )等新生代球星正迅速崛起,目前已全面主宰2025年季後賽,而曾經主宰聯盟的中生代球星,則面臨著生涯的黃昏,以下,我們將盤點十位仍在聯盟打滾、卻仍未摘得冠軍的中生代無冕王們,看看他們如今的處境,以及他們對於那枚夢想中冠軍戒指的最後衝刺。 1.  克里斯·保羅( Chris Paul) —— 智慧的終章 年資:20年,年齡:40歲,2005年選秀,2025年效力馬刺 Chris Paul或許是本世代最具代表性的無冕球星,他的控場能力、球場視野與領導力長年為人津津樂道,2021年,他曾帶領太陽打進總冠軍賽,一度距離冠軍僅差兩勝,但最終還是敗給了字母哥的公鹿,此後他輾轉勇士、馬刺等隊,2025年效力於馬刺,以替補老將身分輔佐Wembanyama,雖然上場時間銳減,但他的價值不在數據,而是智慧與傳承,只可惜,冠軍似乎仍然遙不可及,明年是要選擇退休還是繼續打拼仍未可知。 2.  羅素·衛斯特布魯克( Russell Westbrook) —— 永不停歇的引擎 年資:17年,年齡:36歲,2008年選秀,2025年效力金塊 從雷霆時代的三雙機器,到火箭、巫師、湖人,再到近年的快艇與金塊,Westbrook的旅程充滿波折,他從未改變過自己拚勁十足、全力以赴的比賽風格,哪怕有時這樣的打法會被批評為「過度」,但沒有人能質疑他的心臟與鬥志,2025年在金塊擔任第六人角色,場上短時間內依舊能帶來能量與反擊...

那個男人逐漸拿回應得的尊重,Rudy Gobert

圖片
那個男人逐漸拿回應得的尊重,Rudy Gobert 2025年NBA季後賽,明尼蘇達灰狼從一支被外界普遍低估的球隊,一路高歌挺進西區決賽,他們在首輪擊敗強勢的洛杉磯湖人,隨後又頂住壓力、成功淘汰經驗豐富的金州勇士,在強權林立的西區殺出一條血路,距離總冠軍賽僅一步之遙。這支灰狼之所以能夠在強權環伺的西區突圍而出,除了 安東尼·愛德華茲( Anthony Edwards)的進化、 朱利葉斯·藍道爾( Julius  Randle)的融入外,有一個人默默地 、 慢慢地開始改變世人對他的觀感—— 魯迪·戈貝爾( Rudy Gobert)。 這位四屆年度最佳防守球員(DPOY),在多年被嘲笑、被低估之後,終於靠著實打實的季後賽表現,一點一滴地,拿回了那些過去不被給予的尊敬。 樸實無華的籃球哲學 Gobert從來不是那種讓人一看就驚豔的球員,他不會像 尼古拉·約基奇( Nikola Jokic)一樣背後傳球戲耍防守者,也不會像 喬爾·恩比德( Joel Embiid ) 那樣用腳步一對一碾壓對手,更不會像 揚尼斯·阿德托昆博( Giannis Antetokounmpo)那樣奔襲整個半場灌籃,他的進攻多半來自擋拆後的空接、二波籃板或是簡單的切入接應,他的角色,看似可以輕易被取代。 這也是過去幾年,他儘管擁有四座DPOY,卻始終無法贏得大多數NBA球員乃至球迷的心, 卓雷蒙·格林( Draymond Green)曾公開表示,他不認為Gobert是歷史級的防守者, 俠客·歐尼爾( Shaquille O'Neal)則曾在節目上嘲諷他的年薪和統計數據不相稱,多數球迷皆認為他無法阻止聯盟頂級進攻者的得分,認為他的獲獎更偏向僥倖以及聯盟環境。 但隨著季後賽的深入,Gobert慢慢地讓人知道:場上的價值,不只寫在數據表上,更體現在那些肉眼看不到的防守細節裡。 對湖人系列賽:低調的關門者 季後賽首輪面對湖人,灰狼並不被看好,對方有 勒布朗·詹姆斯( LeBron James)和 盧卡·唐西奇(L uka Dončić)還有 奧斯汀·里夫斯( Austin    Reaves)三位內線破壞力極強的持球大核,特別是 L uka,在過去幾次交手中曾讓Gobert顏面無光,這一次,Gobert沒有豪言壯語,他只是回到自己的本質:防守。 系列賽一開始,Luka就頻繁點名Go...

總結火箭2025季後賽的首輪,敗給的不只是勇士,更是魔球

圖片
  2025年NBA季後賽第一輪,休士頓火箭與金州勇士的對決堪稱最令人血脈賁張的系列賽之一,兩隊一路鏖戰至第七場,每一球、每一個回合都攸關生死,最終,火箭倒在了最後一哩路,生死戰惜敗給勇士,結束了他們本季的季後賽征途。綜觀整個系列賽,火箭展現出了年輕潛力,保底的窒息防守,甚至是老成心態,可以說這次輸球並非技不如人、陣容不夠,火箭完全有資格拿下這輪系列賽,但很遺憾地,在本質上,火箭輸給了籃球世界一個根本性的潮流——魔球。 什麼是魔球?從理念談起 NBA魔球(Moneyball)的核心信念是:三分球的期望得分,往往高於中距離或低效內線出手。具體來說,三分球命中率即便只有35%,換算成每次出手的期望得分(0.35 × 3 = 1.05分)仍然高於一顆50%命中率的兩分球(0.5 × 2 = 1.0分)。這樣的邏輯,驅動了現代籃球走向大量三分出手、拉開空間、快速節奏的風格。 而勇士無疑是魔球哲學的最佳代言人,即便近幾年 史蒂芬·柯瑞( Stephen Curry)身手有所退步,身旁的副手也換成了 吉米·巴特勒( Jimmy Butler) ,但只要勇士總教練 史蒂夫·科爾( Steve Kerr) 還在的一天,他的體系即決定了勇士永遠是一支具備現代風格的投射大隊,不論是 巴迪·希爾德( Buddy Hield)又或是 布蘭丁·波傑姆斯基(Brandin Podziemski) ,他們都具備著三分投手的能力,即便沒有像全盛期的浪花兄弟那樣穩定,但偶爾手感來時,能在極短時間內以一波三分球雨,穩住甚至是逆轉看似劣勢的局面。 火箭的戰術執行:可圈可點,卻無力抗衡魔球效應 火箭這次其實是有備而來。他們非常清楚自身的優勢在哪裡,也明確意識到自己不應與勇士進行三分球對轟,而應該用自己高於勇士的整體身高、強勢內線優勢來破局。 這一輪系列賽中,火箭展現了相當成熟且清晰的戰術部署。他們不再盲目外線投射,而是強調低位單打、順下接應,利用內線球員如 阿爾佩倫·申京( Alperen Sengun)、賈巴里·史密斯(Jabari Smith Jr.)的身高與技巧不斷取分。 事實上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,整個系列賽,火箭的罰球數140顆高於勇士的94顆,籃板總數328個也贏過勇士的277個,在某些片段,火箭能夠靠著穩定的內線進攻、外加強硬的防守,連續打出7:0、8:2的小高潮,可以將系列賽拖入...

湖人無解的中鋒問題,J.J. Redick的緣木求魚

圖片
  隨著湖人本賽季正式劃下句點,總教練J.J.瑞迪克(J.J. Redick)在最後兩場比賽的輪換調度,迅速成為輿論焦點。他在G4下半場選擇「五人打到底」,全場沒有進行任何換人,這一創紀錄的操作最終也以湖人被逆轉告終。而來到G5,瑞迪克依舊堅持五小陣容,讓隊內最具中鋒功能的 賈克森·海斯( Jaxson Hayes)整場坐板凳,沒有獲得任何上場機會,如此決策,自然引發了外界強烈的質疑與討論。 如果我們按照Redick賽後的說法——因為「陣中沒有理想的中鋒」才不得不啟用五小陣容來應對——那麼事情的本質,其實比戰術調整還要更棘手:湖人真正面臨的難題,是中鋒位置的補強困境。而這次的補強條件,幾乎接近苛刻:這名理想型中鋒,不僅要具備制空權與身高優勢,還得有機動性,能護框、能低位單打,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自主持球能力與大範圍協防覆蓋,最現實也最殘酷的一條,是這名球員還必須「年輕、便宜、並且可交易取得」,這樣的要求,說白了,幾乎是在尋找一個尚未成名但即將爆發的「下個安東尼·戴維斯( Anthony Davis) 」,聯盟裡真的存在這樣的球員嗎?還是這只是紙上談兵、空中樓閣? 湖人目前補強的困境 首先必須直視現實:湖人這個夏天,薪資結構極度吃緊,根據現況,球隊休賽季勢必要以35%頂薪續約當家球星 盧卡·唐西奇( Luka  Dončić) ,加上勒布朗·詹姆斯(Lebron James)的另一筆35%頂薪,光是這兩位核心,便占據了薪資帽的七成以上,換句話說,就算Lebron願意「兄弟價」小幅降薪,也頂多讓湖人拿出一份全額中產條款(約1300萬美金),而無法騰出足夠空間去追逐真正的全明星級中鋒。 而如果湖人選擇走另一條路,果斷透過交易來補強中鋒位置,那麼現實也很殘酷:這無異於挖東牆補西牆,因為他們要交易的中鋒,基本上都要以先發球員群為包裹(例如 奧斯汀· 里夫斯( Austin Reaves)或 八村壘),若輕易出手,表面上換回了中鋒戰力,但其他位置的深度和防守也將隨之崩塌,簡單說,這不是單純的升級,而更像是一場零和交易,補一個洞,卻可能讓其他地方變得更脆弱。 理想中鋒的「完美條件」是什麼? 根據湖人目前的需求,理想型中鋒必須滿足以下條件: 身高:至少6呎10吋(208公分)以上 機動性:能跟得上快節奏轉換防守,守小球時不會成為弱點 護框能力:具備禁區震懾力,能阻止...

寫在湖人對陣獨行俠前的回憶——你是當之無愧的75大球星,Anthony Davis

圖片
  NBA例行賽已經進入最後階段,每一場比賽都對季後賽席位至關重要,然而,4月10日這場湖人對陣獨行俠的比賽,不僅僅是一場排名之爭,更是一場充滿故事性的對決,在世紀交易後, 盧卡·唐西奇( Luka Dončić)首次回到達拉斯,他的歸來無疑會讓獨行俠球迷陷入矛盾,是應該報以噓聲,還是感謝這位曾經的門面球星,更甚者是對總管報以噓聲?這都是球迷及記者關注的焦點,不過,對於湖人球迷來說,另一個同樣值得關注的焦點人物則是 安東尼·戴維斯( Anthony Davis),雖說雙方已在2月26號在湖人主場交手過,但當時Davis因傷未能上場,因此,這將是他被交易後首次上場對陣湖人及昔日的兄弟 勒布朗·詹姆斯( LeBron James)。 寫在這場比賽之前,並不是作為一位湖人的球迷,因為在世紀交易後,湖人的戰績不跌反升,球隊得到一位聯盟未來的基石球員,任何一位湖人球迷都不會因此而不滿,但是,作為一名LeBron的球迷,對於這筆交易更多的是對Davis情感上的不捨,他與LeBron搭檔六年時光,這其中帶給球迷無數的感動,即使如今他身穿獨行俠球衣,他仍是洛杉磯家庭的一員,作為NBA 75大球星之一,他的天賦與實力毋庸置疑,他與LeBron並肩作戰的歲月,更是球迷無法抹去的記憶。 2019年的豪賭——AD與湖人聯手的起點 回顧2019年,湖人正處於重建與爭冠的十字路口。儘管 LeBron於2018年加盟,卻因傷錯過季後賽,湖人高層意識到,僅憑LeBron一人,難以帶領球隊奪冠,他需要一位年輕且具備超級巨星潛力的隊友,而當時的Davis正是最完美的選擇。 這筆交易當時也震撼了整個NBA,湖人送出 布蘭登·英格拉罕( Brandon Ingram)、 朗佐·鮑爾( Lonzo Ball)、 喬許·哈特( Josh Hart)和多個首輪選秀權,換來了Davis,當時的輿論紛紛質疑湖人是否賭得太大,畢竟這幾名年輕球員潛力無限,然而,所有的質疑,在2020年季後賽結束後,都變成了對湖人決策的讚賞。 Davis的加盟,讓湖人成為當季奪冠熱門,他與LeBron組成的內外雙核心,不僅在進攻端無解,在防守端更是聯盟頂尖。Davis的機動性與防守覆蓋範圍,使湖人建立起當季最強的防線,而他的中距離跳投與內線進攻,也成為球隊的主要武器之一。 2020年季後賽——「Kobe!」的絕殺時刻 湖人在20...